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锲而不舍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党风政风焕然一新,社风民风持续向好,有力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的重要内容,为不断加固中央八项规定堤坝,持续深化纠治“四风”,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关键词:作风建设;中央八项规定;“四风”;常态化长效化
党中央决定,自2025年全国两会后至7月,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明确要求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重要论述,学习领悟和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引导党员、干部锤炼党性、提高思想觉悟,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大力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对于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不断赢得人民群众信任拥护,对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重要论述是新时代推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思想武器
习近平总书记的相关重要论述,集中体现在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出版的《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论述摘编》中。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大意义、目标要求、重点任务、路径方法等重要内容,系统回答了新形势下党的作风建设为什么抓、抓什么、怎么抓等关键问题,彰显了我们党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的鲜明品格,标志着我们党对作风建设的规律性认识达到新高度。
(一)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实践的理论结晶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重要论述,是在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中形成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准确认识和把握党面临的形势任务,坚持不懈推进党的作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比如,在重大意义方面,强调“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在本质属性方面,强调“在作风问题上,起决定作用的是党性”;在核心要义方面,强调“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最重要是要抓住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个核心问题”;在开局破题方面,强调“改进工作作风的任务非常繁重,八项规定是一个切入口和动员令”;在重点任务方面,强调“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是作风问题的集中表现,要作为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来解决”;在具体要求方面,强调“改进作风必须自上而下、以上率下”;在有效途径方面,强调“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正风肃纪反腐相贯通”,“深入推进风腐同查同治”;在目标导向方面,强调“以优良党风带动社风民风向上向善”;在制度机制保障方面,强调“以刚性的制度规定和严格的制度执行实现作风建设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这些重要论述,随着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实践不断丰富发展,是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实践的理论结晶,是被党的作风建设新成效所检验和证明的正确理论,在指导实践中进一步彰显出科学真理性和强大生命力。
(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本质和奋斗目标,使中国共产党具有近代中国历史舞台上其他政党不具有的优良作风,也决定了党的作风建设的高标准和严要求。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后的布尔什维克党的建设和苏维埃国家建设中明确提出了加强作风建设的内容。他强调,工会“必须利用各个企业和生产上的全部经验来同拖拉作风,怠惰习气和官僚主义作坚决的斗争”,“我很希望我们能从党内赶走10万到20万混进来的人,他们不仅不会同拖拉作风和贪污受贿行为作斗争,而且妨碍同这些现象作斗争”。列宁将拖拉作风、怠惰习气、官僚主义和贪污受贿行为等并列,大力提倡反对这些不良作风。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基本原理,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的优良传统和成功经验,立足新时代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创造性提出一系列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举措。比如,指出“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也是党自我革命的强大动力”,“作风问题根本上是党性问题”,“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要“以钉钉子精神驰而不息纠正‘四风’”,“坚决防止产生‘疲劳综合征’”,强调“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关键要有一整套科学合理的法规制度”等。这些重要论述,从理论、实践和制度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标志着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规律、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新的历史高度。
(三)深入推进党的作风建设的科学指引
党的十八大之后,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管党治党宽松软等一系列长期积累及新出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亟待解决。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直面党内存在的种种问题和弊端,坚决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坚决破除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坚决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经过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革命性锻造,纪律松弛、作风漂浮状况显著改变,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氛围基调基本形成,党长期执政的政治根基更加稳固,积累了弥足珍贵的经验,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取得历史性、开创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作风建设要标本兼治、综合施策,落细落小、到边到底”,“加强作风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把出发点和落脚点归结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上来,归结到为民务实清廉上来。”“强党性,就是要自觉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改造主观世界,深刻领会这一思想关于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思想境界、加强党性锻炼等一系列要求,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等。这些重要论述,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解决党的作风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指明了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方法路径,既部署“过河”的任务,又指导解决“桥和船”的问题,指引全党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实践导向相统一,为科学精准纠治作风顽疾,驰而不息改进作风,把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提供了科学指引。
二、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重要论述的基本内涵和核心要义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结构严谨,构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新征程上,要全面准确领会其基本内涵和核心要义,做到学深悟透、融会贯通、真信笃行。
(一)深刻阐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大意义
党的作风关系人心向背,决定党和国家事业成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成就,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并坚持了一整套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最终“用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从巩固执政地位和提高执政能力出发,将反对官僚主义作为重点,巩固了我们党同人民群众的亲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全面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深刻认识执政党的党风问题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恢复和发扬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历史充分证明,党的作风正,人民的心气顺,党和人民就能同甘共苦,党的事业就会蓬勃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作风建设,始终把它作为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提上重要议事议程,强调“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党的作风和形象关系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决定党和国家事业成败”,“执政党如果不注重作风建设,听任不正之风侵蚀党的肌体,就有失去民心、丧失政权的危险”等,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大意义,充分体现了持之以恒推进作风建设的深远战略思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力以赴抓党的建设,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开局,从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破题,坚持自上而下、以上率下,刹住了一些长期没有刹住的歪风,纠治了一些多年未除的顽瘴痼疾,极大凝聚了党心军心民心,厚植了党长期执政的政治根基。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历史使命,对广大党员、干部精神状态、思想观念、素质能力、作风形象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必须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不断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二)深刻阐释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本质属性和核心要义
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作风反映的是形象和素质,体现的是党性。党性纯洁则作风端正,党性不纯则作风不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加强党性教育、提高党性修养,强调要“把加强党性锻炼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也是共产党人的‘心学’”,“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讲,能不能解决好作风问题,是衡量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对党和人民忠诚的一把十分重要的尺子”等。这些重要论述,说明解决作风问题,必须抓住本质,透过作风看到党性,在解决作风问题的基础上解决好党性问题。通过集中教育推动全党以自我革命精神解决党风方面的突出问题,是一条重要历史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先后开展一系列党内集中教育,都将作风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引导党员、干部在思想政治上进行检视、剖析、反思,对作风问题进行对照、查摆、整治,不断去杂质、除病毒、防污染,不断传承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这次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要求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正风肃纪反腐相贯通,是巩固深化主题教育和党纪学习教育成果、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是作风建设的接续、作风的再提升。通过历次党内集中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的党性愈发坚强,思想认识、工作状态、精神状态更加积极向上,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干劲更足、作风更实。
作风问题核心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党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加强作风建设,必须紧紧围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群众观念和群众感情”,“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等。这些重要论述,说明加强作风建设必须紧扣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这个关键。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公款购买赠送月饼、贺年卡、烟花爆竹等群众反映强烈的具体问题抓起,到深入整治违规收送礼品礼金、违规吃喝,再到坚决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排查治理民生领域“微腐败”、妨碍惠民政策落实的“绊脚石”,对侵害群众利益问题“零容忍”,以务实有效举措,把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落实到作风建设具体行动中。党中央以一系列新要求新举措反歪风、正党风,改善了党的形象,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党员、干部群众立场、群众观念、群众感情不断强化,党的执政根基更加牢固坚实。
(三)深刻指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大举措和重点任务
制定实施中央八项规定,是我们党在新时代的徙木立信之举,八项规定成了改变政治生态和社会面貌的标志性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在制定实施中央八项规定之初就指出:“我们作这个规定,不是为了作秀,不是为了沽名钓誉,就是要老老实实去做。”八项规定一子落地,作风建设满盘皆活。党的十八大前的一段时间里,一些领导干部吃喝成风,老百姓意见很大。党的十八大之后,我们党为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下决心进行整治,改进作风,十八届中央政治局以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破题,迈出了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第一步、关键一步,解决了“老虎吃天不知从哪儿下口”的问题。党中央抓住作风建设这条主线,抓铁有痕、踏石留印,一以贯之、步步深入,除尘去垢,匡正社会风气,赢得了无数人民群众的心。“2024年国家统计局的调查显示,94.9%的受访群众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贯彻落实成效表示肯定。”八项规定已成为作风建设的代名词、新时代共产党人的一张“金色名片”。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央八项规定不是只管五年、十年,而是要长期坚持。要拿出恒心和韧劲,继续在常和长、严和实、深和细上下功夫,管出习惯、抓出成效,化风成俗”。党的十九大、二十大后召开的第一次中央政治局会议,都列有审议《中共中央政治局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的议程。中央政治局每年召开民主生活会,听取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情况汇报,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已成为惯例。中央纪委国家监委连续138个月公布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数据,释放出一以贯之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贯彻落实到底的强烈信号,彰显我们党在作风建设上不松懈、不动摇,一鼓作气、一抓到底的决心和恒心。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是作风问题的集中表现,要把刹住这“四风”作为巩固党心民心的重点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内存在的其他问题都与这‘四风’有关,或者说是这‘四风’衍生出来的。‘四风’问题解决好了,党内其他一些问题解决起来也就有了更好条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的大敌,是党内的一个顽瘴痼疾”,“持续深化纠‘四风’工作,特别是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什么问题突出就着重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紧迫就抓紧解决什么问题。从遏制“舌尖上的浪费”、刹住“车轮上的腐败”、整治“会所里的歪风”,到2015年全面督查八项规定精神落实情况,“解决乱摊派、评比考核过多等基层负担过重问题”,2019年“基层减负年”,中央层面建立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2024年首次以党内法规形式制定出台《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坚持不懈抓落实,紧盯问题抓落实,“四风”问题得到有效纠治。党员、干部工作状态持续好转,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有力提振,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真真切切感受到了作风建设带来的变化。
(四)深刻指出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有效途径和重要目的
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互为表里、同根同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正风肃纪反腐相贯通,以‘同查’严惩风腐交织问题,以‘同治’铲除风腐共性根源”,深入推进风腐同查同治,指明了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有效途径。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强化系统施治,标本兼治,在查办严重违纪违法腐败案件时,注重发现并严肃查处可能存在的与腐败问题相关联的“四风”问题;在查“风”的问题时,进一步深挖“腐”,把隐藏在不正之风背后的腐败问题找出来。“党的二十大以来,全国监察机关共查处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76.8万件、处分62.8万人”,让群众真切感到正风反腐加力度、清风正气在身边,对我们党更加拥护和信赖。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把制度“笼子”扎紧。作风问题最容易反弹,需要从体制机制上堵塞滋生不正之风的漏洞,不断巩固作风建设成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许多问题,看起来是风气问题,往深处剖析又往往是体制机制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在实践中既通过学习教育不断提高全体党员的思想认识,又通过建立健全党内法规加强党员的监督和管理,两者紧密配合,弘扬新风正气,抵制歪风邪气。据有关统计,党的十八大后的10年,共制定修订中央党内法规156部、占现行有效中央党内法规的70.5%,其中制定修订起“四梁八柱”作用的准则、条例45部,占现行有效准则、条例的90%。先后制定修订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一系列制度法规,构建了比较完备的制度体系,成为党的历史上制度成果最丰硕、制度体系最健全的时期,为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
使党的作风全面纯洁起来,以优良党风带动社风民风向上向善,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目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抓作风建设,归根到底,就是希望各级干部都能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经过几年努力,全面从严治党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党内正气在上升,党风在好转,社会风气在上扬”。强调要“坚持发扬钉钉子精神加强作风建设,以优良党风带动社风民风向上向善”,深刻指明了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目的。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解决“四风”问题延伸开去,努力改进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干部生活作风,努力改进学风、文风、会风,把加强作风建设与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等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带头践行新风正气,带动全社会敦风化俗,让新风吹遍每个角落,党风政风焕然一新,社风民风持续向好。
三、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重要论述为指引,推动作风建设取得新成效
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长期性、复杂性,具有很强的变异性和传染性,必须保持高度警惕,保持高压态势,切实防止反弹回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长期的实践来看,作风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是个永恒的主题”。必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狠抓落实,不断推动作风建设取得新成效。
(一)坚持旗帜鲜明讲政治
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讲政治是突出的特点和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讲政治最根本就是要讲党性,在思想政治上讲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在行动实践上讲维护党中央权威、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要把政治修养摆在党性修养的首位,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汲取党性滋养”。深刻阐明了讲政治是我们党补钙壮骨、强身健体的根本保证,是我们党培养自我革命勇气、增强自我净化能力、提高排毒杀菌政治免疫力的根本途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必须站在切实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永远不脱离群众,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的政治高度,胸怀“两个大局”,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加强党性修养,弘扬优良作风,保持政治本色,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作为改造主观世界的终身课题,确保作风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二)坚持密切联系群众
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从党的性质和宗旨上看,作风建设归根到底是党群关系问题,也就是解决我是谁、依靠谁、为了谁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强力反腐,纠‘四风’树新风,是为了赢得党心民心。如果上面九级风浪、下面纹丝不动,怎么能得到人民群众衷心拥护?”深刻阐明了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要始终围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一核心内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动摇,将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统一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上来,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始终赢得人民群众衷心拥护。
(三)坚持抓住“关键少数”
领导干部的作风直接关系党内作风和政治生态,关系民心向背,决定着党的群众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己不正,焉能正人。’我们要从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央政治局、中央委员会抓起,从高级干部抓起,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转变作风,身体力行,以上率下”。深刻阐明了各级领导干部是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少数”,一言一行对全党全社会具有风向标作用,必须发挥表率作用。实践证明,领导干部的作风好了,就能产生模范带头作用;领导干部的作风不好,就会出现“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倒下来”的严重后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发挥好“头雁效应”,引领党的作风全面好起来,以优良党风政风带动全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
(四)坚持抓常抓细抓长
以风化俗需要时间,风气养成重在日常教化,作风建设贵在常抓不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风建设已经采取的措施、形成的机制能不能扎根落地?已经取得的成效能不能巩固发展?”“关键是要在抓常、抓细、抓长上下功夫”,“抓常,就是要经常抓、见常态。作风建设,重在经常,必须常常抓”,“抓细,就是要深入抓、见实招。作风建设,重在抓细节,必须环环抓”,“抓长,就是要持久抓、见长效。作风建设,重在持久,必须反复抓”。深刻阐明了党的作风建设是持久战,而不是速决战,不会一蹴而就,不会一劳永逸。当前,作风问题蔓延的态势虽得到有效遏制,但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滋生的土壤和条件还没有根除,反腐败必须永远吹冲锋号,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必须在抓常、抓细、抓长上狠下功夫,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以优良作风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中国式现代化宏伟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机关纪委,执笔人:张彦甫、邢浩、苏奔)